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

寫照是甚麼意思呢??

以描繪甲之方法來引喻乙的真實面稱之為‘寫照’。

換言之,因為甲、乙本就有諸多雷同之處,我們就可以說甲之種種正是乙的“寫照”(就像一面鏡子,看到甲的樣子可以想像出乙的模樣)。
    喔~原來是這唷~ 我懂了 謝謝恩締姐姐 

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

線蟲 蛔蟲


線蟲動物門學名Nematoda[1])是動物界中最大的之一,為假體腔動物,有超過28,000個已被記錄的物種,尚有大量種尚未命名。絕大多數體小呈圓柱形,又稱圓蟲(roundworms)。牠們在淡水、海水、陸地上隨處可見,不論是個體數或物種數都往往超越其他動物,並在極端的環境如南極海溝都可發現。此外,有許多種的線蟲是寄生性的(超過16,000種),包括許多植物及人類在內的動物的病原體。只有節肢動物比線蟲更多樣化。
線蟲原先在1919年Nathan Cobb命名為Nemata。後來,牠們被降級為囊蠕蟲中的一綱,最後才被重新分類至線蟲動物門。線蟲是三胚層原生動物,有一套完整的消化器官。線蟲沒有循環系統呼吸系統;呼吸及物質的運輸完全是透過擴散作用完成的。體薄、縱切面為圓形,但實際上是兩側對稱的。線蟲的體腔是一個狹窄的假體腔。口部經常有不同的蓋口或突出物,有捕食及感覺的功能。在肛門之後的身體部位稱做尾部。表皮會分泌出堆積成層的角質層,保護身體免於乾燥、消化液,或其他嚴苛環境的破壞,有些種類還會形成移動用的突出物,例如幫助活動的纖毛。雖然此角質層允許移動及形狀改變,它仍非常不具彈性,且不允許蟲體的體積變大。因此,隨著蟲體長大,牠就得蛻皮、並產生新的角質層。角質層不允許體積改變的原因是要維持體內的高液壓。因為這個原因,線蟲沒有環狀肌,只有縱向肌,因為沒有這個必要。線蟲體內的液壓就是牠們是圓形的原因。
線蟲有一套簡單的神經系統。一條主神經索在腹側延伸,在頭端的感覺構造被稱做雙器(amphid),而尾端的感覺構造則被稱做尾感器(phasmid)。
大部分自由生活的線蟲都相當微小,但有幾種寄生性的線蟲,如:蛔蟲,可長到好幾公尺。因為無環狀肌的緣故,線蟲的身體只能往兩側方向擺動,所以牠移動的條件是要附著在固體物品上;其扭動掙扎的動作不是很難、就是根本無法游泳。

[編輯]食性與排泄

線蟲一般吃細菌藻類真菌原生動物,不過有些種類是濾食性的。線蟲的排泄器官結構特殊,沒有纖毛及焰細胞存在,可分為腺型和管型兩種。腺型排泄器官屬原始類型,通常由1~2個稱為原腎細胞的大的腺細胞構成,開口在神經環附近的腹中線上。海產自由生活的線蟲(如Linhomeus)屬此,但一般為一個原腎細胞;小桿線蟲(Rhabdias)則具有兩個。寄生線蟲多為管型排泄器,是由一個原腎細胞特化形成,略呈H型,兩個側管在前端以一橫管相連分別位於側上皮索內,最後經過共同的小管以排泄孔開口在前端腹中線上,例如駝形線蟲(Camallanus)。蛔蟲Ascaris lumbricoides)的排泄管也呈H形,只是橫行管成網狀,側管前端不發達。

[編輯]生殖與生命史

線蟲一般行有性生殖。雄性通常比雌性小(差異往往相當巨大),而且尾端常呈彎曲狀,好在交配時抓住雌性。交配時,一個以上的幾丁質針狀體(spicule)會伸出泄殖腔(cloaca),並插入雌性的生殖孔。似變形蟲的精子會沿著針狀體爬入雌性蟲體。 卵被雌性排出時,可能已胚化(embryonated)或尚未胚化(unembryonated),意思是受精卵可能尚未發育。在自由生活的線蟲種中,會孵化成幼蟲,最後變成成蟲;在寄生性的線蟲種中,通常有一個更為複雜的生命週期。

[編輯]生活方式

[編輯]自由生活

在自由生活的線蟲種中,發育的過程通常會需要經過四次蛻皮的階段。不同種的食性各不同,從藻類、真菌、小型動物、排泄物、生物死屍、或是活組織。自由生活的海洋線蟲非常地重要,且是小型底棲生物中很豐富的成員。一個值得注意的線蟲是秀麗隱桿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),一個生活在土壤裡的線蟲種,目前以模式生物的角色活躍著。

[編輯]寄生

寄生性的線蟲常有十分複雜的生命週期,在不同的寄主或是寄主身上不同的部位間不斷的遷移。感染途徑有食用未煮熟而含有蟲卵或幼蟲的肉、經由未經保護的傷口進入、直接穿入皮膚、經由吸血動物的傳移等等。 人類身上常見的寄生性線蟲有鞭蟲(whipworm)、鉤蟲(hookworm)、蟯蟲蛔蟲絲蟲(filarid)。旋毛蟲Trichinella spiralis)會感染老鼠、豬,及人類,引起旋毛蟲病貝蛔蟲(Baylisascaris)通常感染野生動物,但是對人類一樣是致命的。扭旋血線蟲/捻轉血茅線蟲 (Haemonchus contortus)是世界各地的綿羊中最常見的寄生蟲,已對羊牧場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。

雌雄同體


~~~有什麼動物是雌雄同體的??~~~
在動物方面,雌雄同體卻是極為少數的,而且多是較為原始的動物。

牡蠣,雖然為雌雄同體,但不能行自體受精,此乃因個體內精巢和卵巢各在不同的時期產生配子的緣故。

蚯蚓,同種的兩個個體互相交配,分別授精給對方。

蝸牛雖是雌雄同體,既可產生精子也可排卵,但是牠們卻是「異體授精」,還是需要和另外一隻蝸牛交配來繁殖下一代。

海鞘為雌雄同體,但卵子和精子不是同時成熟,故不能自體受精。

有些珊瑚則是雌雄同體,能扮演雌性產卵的角色,也能扮演雄性排放出精子,約有四分之三的珊瑚是雌雄同體

線蟲具有雌雄同體及雄性兩種性別,雌雄同體可自行產生精子及卵子,因此可以不經交配建立和親代相同基因體的後代,每隻雌雄同體可產生200~300個子代

水蛭:屬雌雄同體動物,每條水蛭都可產卵繁殖,而且生命力頑強

孔雀蛤為雌雄同體,不分性別。

藤壺是固著性動物,不能自行移動。牠們是雌雄同體,一個藤壺同時具有雄性及雌性的生殖器官,但是要不同個體之間進行受精作用 (異體受精),牠們用比身體長兩倍的雄性生殖器和鄰居相互交配。交配時,兩隻藤壺伸出長長的雄性生殖器互相交換精子,兩者同時都可以懷孕,難怪牠們要聚在一起。

扁形動物門,多為雌雄同體,能進行體內受精,卵有卵黃及殼包裹。某些品種可行無一性生殖。

海蛞蝓在性別上卻呈現雌雄同體的特殊狀態,成熟的海蛞蝓,既是雄性體,同時也具有雌性的生殖能力。不過,雖說為雌雄同體,然而在交配時卻必須藉由不同個體間的交換精液下,如此一方面可以讓繁衍出的子代,帶有不同的親源的遺傳性狀,同時也可藉此增大個體的變異,而獲得更加適應環境的優勢

所有後鰓動物都是雌雄同體的,包括裸鰓海蛞蝓、海兔、側鰓海蛞蝓和吸食細胞液海蛞蝓

雌雄同體的石斑魚,一般而言產自海域的石斑魚,由雌性進化為雄性約七年時光,經水產所自行在養殖魚塭內培養已將其轉為雄性時間縮短為二,可惜因精液太少,乃無法作為「種魚」大量推廣繁殖。

金目鱸常棲息於岩岸礁石與泥沙匯集處,活動於半淡鹹水水域,亦會溯入淡水河川,屬於廣鹽性魚類但不耐低溫。金目鱸為雌雄同體雄性先熟型的典型性轉變魚類,於 天 然 水 域 中 , 在 3 歲 以 前 為 雌 雄 同 體 , 3 歲 以 後 , 體 重 在 3 公 斤 時 , 雄 性 的 精 巢開 始 成 熟 , 至 年 齡 6 ~ 8 歲 , 體 重 7 公 斤 時 , 才 開 始 轉 變 為 雌 性 , 性 轉 變 的 現 象 發生 在 雄 魚 排 精 之 後 。

人類具有內外兩性男女生殖器官──有睪丸也有卵巢,或一側是睪丸另一側是卵巢。染色體xx或xy,外表或似男性,也有看似女性的雌雄同體但沒有生殖能力。

貓咪從小被人當作公貓來養,飼主直到牠大腹便便懷孕了,才知道原來牠是隻貓罕見的雌雄同體,因為牠還有陰囊。最近順利產下4隻貓寶寶的二頭,餵奶的模樣總算有點女性的溫柔特質,不過,當牠懷孕時,飼主可是嚇了一跳,怎麼會把母貓看成公貓來養,原來是這隻貓真的有雄性特徵的陰囊,這種罕見的雌雄同體,連獸醫師都沒見過。獸醫表示,這種雌雄同體的中性貓,在泌乳時雄性特徵會萎縮,等到泌孔期過後,又會出現,也就是說會一直保持雌雄同體的特殊狀況。不過,嚴格來說,牠還是母貓。

在植物方面,雌雄同株(在植物學上不稱雌雄同體,但意義一樣)是相當常見的,當你看到同一朵花中同時有雄蕊和雌蕊的,或是同一棵樹開有雄花(那朵花中只有雄蕊)和雌花(那朵花中只有雌蕊)的都是雌雄同株。

火龍果屬雌雄同體,雄蕊與雌蕊間就靠蜜蜂授粉。

雌雄同體(株)‧分離的的雄花及雌花長在同一植株上,如榛子、核桃、美洲胡桃、馬拉巴栗。 

榕樹則是「雌雄同體」,同一棵榕樹上的眾多小果實,混生著許多蟲癭果

木瓜的確是雌雄異株的植物

愛玉是的雌雄異株

月桂樹是多性植物,一株樹上有雄花. 及雌花,也有雌雄同體的花,花小色黃或淺綠,果實像葡萄呈深紫色。 

印象中香蕉也是

~~~雌雄同體跟一般動物有什麼分別? ?~~~

雌雄同體(hermaphroditism)

許多低等動物為雌雄同體(hermaphroditic);亦即在同一個體內有卵巢和精巢,因此可產生卵亦可產生精子。有些雌雄同體的動物(例如寄生的條蟲),可行自體受精。(這點是否違反了有性生殖必須兩個不同個體結和的原則﹖)。

因為寄主可能只被一隻條蟲寄生,因為這種自體受精的能力將是維持種族生存之最好方法。然而,大多數雌雄同體的動物,不以自體受精的方法行生殖作用;同種的兩個個體互相交配,分別授精給對方。蚯蚓卻利用此法生殖。

有的種類,精卵巢各在不同的時期發育,因而可避免自體受精的現象發生。牡螺,雖然為雌雄同體,但不能行自體受精,此乃因個體內精巢和卵巢各在不同的時期產生配子的緣故。